中国民营经济走近“而立之年”
 1980年12月11日,一个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,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张“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”。资料图片:章华妹(郑晓群 摄)
|
 1980年12月,安徽芜湖的个体户年广久注册了“傻子瓜子”商标。随着这一品牌的打响,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大,被称为“中国商贩”。
|
1980年12月,浙江温州颁发了中国张“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”。从最初风靡全国的“个体户”,到后来的珠三角、长三角现象,民营经济已是蔚为大观,牢牢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。改革开放30年来,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。
1992年被普遍视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。此前,民营经济一度陷入低潮。那一年,邓小平发表了的南方讲话。此后,伴随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,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涌现,民营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,“苏南现象”、珠三角“前店后厂”模式,一时成为广泛讨论和争相效仿的对象。
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,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,同时提出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段论述的提出被认为是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体制性基础。>>
2002年,党的十六大提出: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,毫不动摇地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,确立劳动、资本、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,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,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建设者。
2005年2月25日,新中国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政府文件——《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简称为“非公36条”)发布,内容涉及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、融资渠道、企业维权和政府监管等,被视为民营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。
2007年10月,中共十七大在重申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通过创业解决就业”、“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”。至此,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环境、法律政策环境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。>>
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民营企业规模性指标呈增长趋势 2008年民营企业500家营收总额同比增长明显
各地民营经济发展
浙江省创商品市场成交总额、超亿元市场、单个市场成交额全国首位。截至2007年,浙江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家,总成交额9325亿元,其中义乌小商品城成交额达348亿元。浙江省超亿元市场达574家,超10亿元市场133家,超百亿元市场15个。
继义乌小商品城“小商品指数”、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“茧丝绸价格指数”、余姚中国塑料城“中国塑料价格指数”后,绍兴中国轻纺城又发布了中国纺织品质指数——“中国·柯桥纺织指数”,义乌又发布了全国“市场信用指数”,这些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国内外客商、国际客商间经济洽谈的主要价格参标。>>

新津民营经济萌发于八十年代初期,迅速崛起于九十年代。新津,位于成都南部,县城距成都市区28公里,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,境内五河汇流,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,总人口30.19万。新津98%的中小企业均为民资、民股、民办、民营企业。1993年,新津被四川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“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”后,全县民营经济提速加快。伴随全县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,其公有制主成份逐步转换为非公有制主成份。1998年,新津县被四川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“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”后,县委、县政府制定了“民营兴县、工业强县”的发展战略。发展至2000年,全县除金融、电力、邮政、电信、广电等少数国有垄断型企业外,基本都转换为非公有制企业,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体。2008年,新津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,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1.67亿元,实现税收8.9亿元,占全县工商各税总额的88.8%;拥有中国产品8个、商标8个、四川省产品11个,四川省商标14个。 >>
闵行区的非公经济起步于1994年,从2005年开始加速发展。2008年全年新增内资注册资本204亿元,其中私营注册资金150亿元,占注册资金总数的73%。非公经济在量的扩张的同时,质量也在稳步提高,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。主要表现在:一是行业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态势明显。今年新增企业中,以批发零售、商务租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所占行业比例在80%以上。二是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,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50家,累计注册资本109亿元。三是对地区贡献作用明显。实现私营企业税收58.25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>>

建邺区是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,现辖区总面积80.83平方公里(含江面19平方公里),下设南湖、滨湖、兴隆、南苑、沙洲、双闸、江心洲7个街道,38个社区、18个行政村,截止2007年底,常住人口44.07万人,户籍人口29.17万人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建邺区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初步测算,2008年,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可达64亿元,总量已经超过2001年全年三倍之多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42.3%,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.7个百分点。民营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%,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近8个百分点。>>

截至2007年11月底,晋江市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11953家,个体工商户12936家,形成了以纺织服装、制鞋、陶瓷石材、食品、轻工玩具等五大传统产业和车辆机械、精细化工、生物制药、纸制品、新型材料业等五大新兴产业,2007年前三个季度,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13.52亿元,同比增长15.5%,财政总收入44.69亿元,同比增长25.9%。